网络基础

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,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,对于前端开发者显得尤为重要。熟悉网络请求发送和接收的过程,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性能优化相关的工作。

OSI七层模型及协议

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七层模型由国际化标准组织于1981年提出,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像它靠拢,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。 OSI七层模型从低到高分别是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所有层次之间相互配合,其中,第四到七层一般在主机上负责互操作性,一到三层用户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。

层级

主要作用

主要协议

物理层

传送数据的通路,数据以二进制数据形式传输

ISO2110,IEEE802

数据链路层

建立和拆除连接,差错检测和恢复

PPP,ARP,RARP

网络层

为数据包选择路由,排序、流量控制等

IP,ICMP,IGMP

传输层

提供端对端的接口,保证传输质量

TCP,UDP

会话层

为应用建立和维持对话

无协议

表示层

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,数据格式化和加密

无协议

应用层

向应用提供服务

HTTP,FTP,SMTP,DNS

ISO七层模型采用层次式结构,处在较高层次的系统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,不需要了解底层实现该功能时采用的算法和协议;较低层次也仅是从高层次系统传来的参数,将层次间的关系解耦。

但是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协议栈是OSI模型的简化版-TCP/IP四层协议模型,从下到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、网际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。

Last updated